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285 (第1/4页)
么生产都不愁销路,他们有什么改进的动力? 出国开会,考察国外服装业,她不愿意去,有什么可考察的?第一次去国外,电视里在放时装周新闻,那些设计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她说过分前卫,其实心里是有点羡慕的:那么美、那么贵,可和她,和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。那个时候她从来没想过,中国也会出奢侈品设计师,她从没想过大众奢侈品也会进入中国社会,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,没想过五千块的裙子要抢着买,一万元的大衣销量居然也很可观。 如果有一天……能…… 这想法,只在梦里有过,清醒的时候一闪就被掐灭,不可能的念头只会带来痛楚,她早已认识到,自己从事的是个残缺的行业,永远是产业链的下游,这种形势不可能变化,看不到变化的理由。 后来,快消成衣渐渐地有了,工资涨起来了,顾问费也越来越丰厚,她惊讶地发现,原本高不可攀的奢侈品也可以列入购物清单了,可产业局势还没变,很多年轻设计师都在努力,但没有谁能让人眼前一亮,这又有什么稀奇呢?这个产业的土壤是如此贫瘠,没有积淀怎么爆发?服装设计的主舞台在西方,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。中国这里玩的只是一场拙劣的模仿秀,这就是现实,只能去接受。中国不会有高端设计品牌,不会有世界性品牌,又何止服装行业,哪个行业不是这样? “1992年我在法国的时候,看到LV的大秀,当时我最好的想法,也就是如果有一天,能在大秀上看到中国模特就好了。” “2001年有了吕燕,那时候我的想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