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247 (第2/4页)
一是因为隋朝持续的时间太短,想发展也没条件;再有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延续自魏晋时代的士族门阀压根不买账。 之前都是品评选官,朝堂上下都是“自己人”。现下却要同寒门庶人同入考场,争一个官位,这不是开玩笑吗? 对拐不过弯的人来说,这简直就是侮辱! 这个时代的士族子弟有多骄傲? 最知名的例子:不为五斗米折腰。 陶潜不愿受蛮横的上峰辖制,直接挂印离去。五斗米是他的官俸,人家压根不稀罕。 在此之前,桓容偶尔有出格之举,到底没有脱离整个世俗框架。在盐渎实施职吏考核,也是在旧有的体系之内。 如今却要打破规则,绕开州郡大小中正直接考核选官,所冒的风险不可谓不大。 然而,他想要在幽州立足,将政务军务牢牢握在手中,做到令行禁止,不为其他势力辖制,就必须冒这样的风险。 “州中正出身吴姓,乃是朱胤的外舅。” 换句话说,人家是老丈人和女婿的关系,自己刚抓了女婿,老丈人岂会给他好脸。不设法下绊子就不错了,推举官员?想都不要想。 中正地位特殊,桓容不能轻易捉拿。 唯一的办法就是绕开他,自行考核选官。 钟琳和贾秉想不出更好的办法,只能默许这个提议。但两人有言在先,此乃权宜之计,一旦郡县政务走上正轨,必不能再有类似举动。 “明公立足未稳,行事需得谨慎。” “我知。” 桓容不是不听劝的人。 或许将来能将此项举措规为政令,在幽州全境实行,现下条件却不成熟,还是见好就收,试一试水便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