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不咳嗽_第七章 霍霍奇基斯榴弹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七章 霍霍奇基斯榴弹 (第2/5页)

 使用这种炮还有一个好处,就是能用比较简单、粗糙的开花弹。古代的炮弹为啥都是实心的?为啥好几百年都没变?原因很简答,铸造和火药技术不过关!炮弹要想打得准、打得远,就得加长炮筒、加强炮筒密封性、加大发射药量。可是炮筒长了、密封好了,发射药多了,又带来另一个问题,膛压太高。炮弹外皮薄了吧,经受不住发射时候的膛压,直接就在炮管里炸了。炮弹外皮厚了吧,装药就少,一炸两瓣,还不如实心炮弹威力大呢。

    所以在没解决炮弹外壳的制造工艺之前,开花弹已经发明出来了,但使用起来有很多限制,尤其是在海战时,一般都用加农炮发射实心穿甲弹来损毁对方船体结构。这种情况一直到19世纪才改观,从而也造成了木质风帆战舰向钢铁外壳的战舰转变,因为木头已经经受不住开花弹的打击了。

    除了炮管之外,想用开花弹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,就是引信,也就是说,你该如果让开花弹碰到目标就爆炸呢?在**没有发明之前,做不出**,也就做不出撞击发火装置。炮弹射出去,如何让它爆炸就成了关键,必须有个可靠的发火装置。最开始人们用个药捻当点火装置,但那玩意燃烧速度不稳定,有的刚出膛就炸了,有的打出去半天还没炸,摔灭火了。

    后来有人想出一个办法,就是用个软木棍,把中间弄出弯弯曲曲的通道,里面塞满火药,计算好燃烧时间。再经过多次试验,算好炮弹飞行距离和火药燃烧的速度关系,在软木棍上划上不同的记号,比如说一百米、二百米、三百米。需要使用的时候,先目测射击距离,然后按照软木棍上的标记,把软木棍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