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末汉之魂_第九百四十八章:血雨腥风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九百四十八章:血雨腥风 (第1/4页)

    其实京城出现了什么变故,基层军民、官吏基本上不去管也管不着,他们只在意收入有没有少了,物价有没有上涨。

    平稳过渡是黄汉既定方针,为此做了大量前期工作,控制好粮价就能够较好的稳定物价。

    这些年推广高产农作物,兴修水利设施,在南直隶南通州、扬州、泰州、海州修建船闸和大量小型套闸,提高田亩的抗灾能力。

    黄汉所做的一切没有付之东流,较好的遏制了天灾,粮食总产量能够基本保证口粮供应。

    这当然也是得益于推广户口本、粮本制度,给原本没有节cao的粮食市场制定了最高限价,做粮食生意的商贾想要囤积居奇卖高价绝无可能。

    因为价格超过最高限价就会执行紧急状态,老百姓可以凭借粮本按照人口以平价去“红旗大粮行”购买口粮。

    有了最高限价这个悬着的利剑,粮商们还真不敢触碰高压线,老老实实做买卖,挣零售、批发之间的差价,挣稻麦加工成为米面的辛苦钱、技术钱。

    黄勇率领的龙武水师一直在为海贸保驾护航,每年从大越国、广南国、吕宋、暹罗进口的粮食超过四百万石,而且绝大多数是精米。

    有了这些粮食加上屯田分成获得的两千几百万石,用来遏制粮价打击jianian商足够了。

    万民拥戴的“汉王”高调率领完成平辽的“红旗军”十几万进京,用不着刻意耀武扬威,“红旗军”早就威震天下。

    建奴原本是大明北方军民官宦的梦魇,如今被“汉王”打得飞灰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