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甜橙糖_非遗探访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非遗探访 (第1/2页)

    田澄的第一个探访对象,锁定在了一位住在老城区的皮影戏老艺人身上。老人姓傅,性格孤僻,据说之前有媒体采访,断章取义,让他十分反感。

    果然,田澄初次登门,说明来意后,回应她的是“砰”的关门声和一句硬邦邦的“不拍!没什么好拍的!”。吃了闭门羹的田澄,没有就此放弃。接下来的几天,她不再提着摄像机,只是按时出现在傅老师傅那扇斑驳的木门前。有时带点新鲜水果,有时干脆空着手,看见老人在收拾院子,就默默上前搭把手;老人熬药,她就在旁边看着火候。

    起初,老人对她视而不见。直到有一天,老人的孙子小斌正对着手机发愁,抱怨自己精心拍摄的皮影戏片段在网上无人问津。田澄凑过去看了看,凭借多年自媒体的经验,她一眼看出了问题:画面沉闷,节奏拖沓,年轻人自然没耐心看。

    她接过手机,轻声建议:“小斌,试试把镜头拉近,特写皮影在幕布上舞动的细节,节奏加快些,背景音乐不用传统的锣鼓,换首有国风元素的流行乐试试?标题也别太老气。”她顺手帮他调整了几个剪辑点,改了个更吸引眼球的标题。

    小斌将信将疑地照做了。没想到,视频发布后,点击量和互动竟真的多了起来。傅老师傅虽然嘴上没说什么,但再看到田澄时,紧绷的脸色明显缓和了许多。又过了两日,田澄再去,老人正摩挲着一套泛黄的皮影,忽然叹了口气,主动开口:“丫头,你知道这孙悟空的手臂关节,为啥要这么雕吗?”

    田澄知道,那扇紧闭的心门,终于对她打开了一条缝。她的“非遗探访”计划,就在这混合着老木头味、草药香和一点点新媒体流量气息的院子里,悄然开启了第一篇。

    夜色渐浓,窗外的城市灯火为房间蒙上一层柔光。田澄盘腿坐在沙发里,指尖捏着细针,小心翼翼地模仿着白天学到的针法。刺绣真是个需要耐心的活计,她一个走神,针尖便刺入了食指。

    “嘶——”她轻呼一声,鲜红的血珠已经渗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原本在书房工作的张游韧闻声走来。他俯身查看,自然地握住她的手腕,眉头微蹙。“这么不小心。”

    田澄正要反驳,他却已经拿起她散落在茶几上的拍摄素材,“我帮你整理这些。”说着便在她身旁坐下,打开笔记本电脑。

    夜深人静,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翻动纸张的声音。田澄原本的懊恼渐渐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妙的安心感。她偷偷看向张游韧专注的侧脸,灯光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。

    几周后,田澄发布的传统染坊视频意外引发争议。某个同行在评论区质疑她的专业性,言辞尖锐。尽管支持她的声音不少,那些指责还是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。

    “怎么了?这几天心神不宁的。”张游韧敏锐地察觉到她的异常。田澄勉强笑笑,试图轻描淡写地带过。张游韧没有追问,只是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周末,他状似随意地提议:“记得我和你说过的李教授吗?他正好在研究相关课题,对你的视频很感兴趣。”

   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