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306 (第1/4页)
划分,桓容并不插手; 西城划归为主要的商业区,遍设大小市,近来还多出两座酒肆,招牌是三名善舞的西域胡姬,算是城内一景; 南城为州治所和刺使府所在,并设有三座大营,出入最为严格; 北城主要为百姓聚居,偶尔有商铺夹杂期间,多是些零散杂物和菜蔬,方便百姓日常所需,无需为一把青菜就跑去西城。 因盱眙商贸繁荣,往来的商队日渐增多,寻找生计的机会也越来越多,附近的村民陆续涌来。 城内实在住不开,便有人出主意,由县衙出面,仿效建康的布局,在城外建设“里”,以供村人暂时落脚。 目前已有北城外的马头里和常山里,西城外的石鳌里,以及正在建设的茅山里。 日子久了,暂时落脚便成了常住,许多人在城内寻得生计,干脆把家人接来,就此在里中定居。 因定居者越来越多,治安一度成为问题。 里中合议,推举长者和贤德之人入州治所备案,重新录籍,方便人员管理。 留下的村庄并未荒废,有临州赶来的流民借此住宿甚至定居,自然不缺少人气。 因要建造的屋舍太多,加上世道不太平,里外还要搭建高墙,架设篱门,所需的劳力自然就多。这便是秦璟路过村庄时,村中只剩老幼妇孺的主要原因之一。 同时,临近年尾,由州治所下令,盱眙县衙各处张贴告示,广告明年春耕诸事。并派里吏往各处走访,宣告刺使德政。 “自明岁起,无论家中丁口,凡开垦荒田两亩,官衙发下粮种,免三年粮税。” “开垦荒田五亩以上者,粮种耕具俱发。春耕期间,可以半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